考研政治题库(考研政治题库app)




考研政治题库,考研政治题库app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1.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阶级性、革命性?

(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认为社会历史是按照

客观规律发展的。它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等科学原理,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和

规律,使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认识社会现象和解决社会问题。

(2)阶级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哲学理论和观点都有其阶级性质,哲学理论应当服务于

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彻底的阶级斗争观念,是无

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的,而社会主义是

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旨在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

主义制度的革命思想,是一种为实现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而奋斗的哲学。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观点,简述科学技术对于

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作用?

(1)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带来生产力的提高和效率的提升,使得人类

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2)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

改善社会生活条件,推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3)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推动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带来新的科技、

文化、艺术和生活方式,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和品味。

(4)促进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研究环境问题和提高能

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3. 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社会实践是人类的本质活动。人类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他们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来满足

自己的生存需求。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他们的本质活动,也是他们与其他动物不同之处。

(2)社会实践推动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通过实践活

动不断改变和改造自然,开拓新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社会实践决定了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人们对社会实践的反映和总结。社会实践是社

会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发展的根源,决定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价值观念。

4. 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辨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对立统一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事物之所以能够运动、发展,就在于事物内

部的矛盾运动,而对立统一规律正是对这种矛盾运动的深刻阐释。

(2)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认识基础。只有深刻认识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才能够准确

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发展趋势和规律,从而为正确处理各种矛盾提供理论指导。

(3)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从对立面出发,看到事物的

全貌和本质,把握事物的矛盾和发展,而对立统一规律则是指导我们运用唯物辩证法的重要

方法。

5.“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根本哲学依据是什么?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根本哲学依据是唯物论。

唯物论是一种关于宇宙和人类的哲学观点,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基本实体,意识是物质的

产物和反映。在这个哲学观点的指导下,我们可以看到,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依赖于人

的主观意志而存在,而是有它自身的本质和规律性。

在马克思主义中,“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原则在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和实践中得到了

广泛应用,成为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重要思想原则之一。

6. 试分析“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诗句中包含的哲学道理。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包含了许多哲学道理,如下所述:

(1)注重细节。这句诗强调了细节的重要性,即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可能会产生巨大的

影响。在人类社会中,一些小问题可能在短时间内看起来无关紧要,但如果长期累积,可能

会引起巨大的灾难和问题。

(2)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性。这句诗也提醒我们,认识微观世界对于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具

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果忽略了微观世界的一些微小变化,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运行和

稳定。

(3)强调系统性。“长堤溃蚁穴”暗示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系统性。一个系统中的每

一个部分都是相互关联的,如果其中任何一个部分出现问题,可能会引起整个系统的崩溃。

因此,我们必须注重整体性思维,关注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

(4)告诫人们要谨慎。“君子慎其微”,杜甫希望人们能够保持谦虚、审慎和谨慎的态度,

不断发现和纠正问题,以推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7. 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是什么?

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它强调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

用和辩证关系,即内因决定外因,外因又反作用于内因,从而共同构成了事物发展的辩证过

程。

其意义如下:

(1)强调内因的作用。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事物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内因决定

了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决定了事物发展的节奏和速度。

(2)重视外因的作用。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和环境,是内因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和客观

条件。外因能够为内因提供发挥作用的条件和环境,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

(3)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内因是外因作用的前提和

基础,外因则反过来作用于内因,从而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

(4)指导实践。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不仅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也是指导实

践的重要原则。只有充分发挥内因的作用,同时创造适宜的外部环境,才能推动事物健康有

序地发展。

(5)指导社会发展。在社会发展中,人们必须充分发挥内在动力,同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

境,推动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8.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运用相关原理论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

重要性。

(1)主要内容:

①自然界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建立在自然界的基础上。因此,

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②自然界的发展具有历史性。自然界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演变规律。

人类必须充分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以促进自然界的健康发展。

③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充分考

虑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过度消耗。

④人类和自然界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

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在尊重自然界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基于以上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运用相关原理来论证社会主义生态

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①建设生态文明是保障人民健康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建立起生态平衡、可持续

利用的自然环境,才能为人民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空间。

②建设生态文明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科学原则。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充分尊重自然规律,

避免盲目的人为干预,而是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管理和保护体系,为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保障。

③建设生态文明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人与自然

和谐发展的原则,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9. 如何正确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而认识又推动着实践的发展。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的认识来源于实践,是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认

识世界的。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实践是通过感性经验和活动的方式来获取知识和信息的,

这种知识和信息是直接的、具体的、经验的,是认识的基础。

(2)认识推动着实践的发展。人们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人

们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推动实践的发展。

10. 什么是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它们各有什么意义?

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是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形式逻辑到历史唯物主义辩证

唯物主义的认识过程中的两个关键阶段。

(1)第一次飞跃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直接感觉和经验。

而理性认识则是指人们通过思考、比较、归纳、演绎等方式,对感性认识进行深入分析和综

合,从而形成更加系统、深入、全面的认识。这一飞跃的意义在于,它标志着人类开始了进

一步深入了解和掌握自然界和社会的历史进程。

(2)第二次飞跃是由形式逻辑到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形式逻辑是指一种形式上的

推理方法,它只考虑形式上的逻辑关系,而忽略了事物本身的内在联系和历史发展。而历史

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则强调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历史发展,将研究对象从形式逻辑推理中

的抽象命题转向了实际的物质世界,从而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这一飞跃的意义在于,它使

得人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更好地指导社会实践,推动社会的进步。

11. 试用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的原理,说明如何认识我们前进道路上困难与挫

折。

这一原理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会经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同时

也会不断向前发展。

在我们的前进道路上,我们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理解

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的原理,我们就能够更好地认识这些困难和挫折。首先,我们

应该认识到困难和挫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可避免。其次,我们应该意识到这

些困难和挫折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必经之路,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和进步。

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应该不断思考、努力克服,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同

时,我们也应该保持积极的态度,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迈向更高的目标。只有这样,我

们才能真正认识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并通过努力与奋斗克服它们,最终实现我们

的人生价值和目标。

12. 怎样正确理解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客观规律性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出的规律性和必然性,它是客观存在

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主观能动性则是指人的自觉能动性和能动作用,是人在认识和改变

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自觉和创造性的作用。

首先需要认识到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客观规律性是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

依据,没有客观规律性作为支撑,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无从施展。同时,主观能动性也是实现

客观规律性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只有通过人的自觉能动性和能动作用,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改

变客观规律。

其次,需要认识到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二者相互作用,客观

规律性是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同时主观能动性也可以改变和影响客观规律性的表现和发展。

正确理解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还需要结合具体实践和时代背景进行具

体分析和认识。

13. 怎样理解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个说法,其核心意义是: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下,真理

是绝对存在的,但在另外的情境下,真理可能是相对的。

在一些理论和哲学中,真理被认为是绝对的。这意味着它是不变的、普遍的,不受时间、

地点和个人的影响。例如,数学和逻辑中的真理通常被认为是绝对的,因为它们基于严密的

推理和公理系统。

然而,在历史、文化和社会科学中,真理可能是相对的。这是因为人类的文化、价值观

和经验因素在这些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导致不同的人或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可能会有不同

的真理。例如,一个历史事件的真相可能因为记录、口述或个人观点的不同而存在争议。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在科学和技术领域中,科

学实验和实践是验证理论和假设的主要方式。通过实验和实践,科学家可以得出关于世界的

新发现和新的真理。但需要注意的是,实践并不一定能够证明所有的真理,因为有些真理可

能是超越了我们目前的实践和技术能力的。

14.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是什么?

社会存在是指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物质实践活动,包括经济基础、社会制度、社会关

系等;社会意识则是指人们在社会存在基础上形成的思想、观念、文化等意识形态。社会存

在和社会意识是密切相关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进程。

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其次,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发展会影响到社会存在的变革和进步。

深刻意义:

社会存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社会意识则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重要因素。因此,

要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必须以发展生产力、改变生产方式为主线,同时推进文化、科技、

思想等方面的进步,以实现物质和精神上的全面发展。同时,要认识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制约关系,避免片面地强调一方面,而忽略另一方面的重要作用。

15.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终极创造者?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

做到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终极创造者,这是因为历史的发展不是由少数人决定的,而是由广大

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推动的。在历史上,人民群众通过革命斗争、社会变革、科技发展等各

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如何做到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

首先,深入贯彻落实群众路线。从群众最需要的方面出发,积极倾听群众的呼声,倾注

最大的力量满足群众需求。

其次,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广大人民群众

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推动社会治理的民主化和法治化。

第三,注重发扬群众的主体作用。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创新创业、发扬实干精神,让群众

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主要推动力量。同时,要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促

进社会共治。

最后,营造尊重群众、服务群众的政治生态。建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利益观,摒弃官僚主

义、形式主义和强拆强拆等行为,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政府为民务实、为民办事的实际成

效。

#头条创作挑战赛#

考研政治题库(考研政治题库app)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