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开幕式现场

11月14日,“何以驰骛——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临·作’展”在首都师范大学校本部主楼展厅开幕。中宣部原秘书长官景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虞晓勇,首都师范大学校党委书记孟繁华,党委副书记董竹娟、杨志成,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李丽辉,党委常委、副校长马力耕、雷兴山,校长助理江河,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海淀区政协副主席、首都师范大学艺术学部副主任、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叶培贵教授,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党总支书记白向宁,副院长孙学峰、王亚辉及师生代表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李丽辉主持。

首都师范大学纪委书记李丽辉主持

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孟繁华讲话

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孟繁华讲到,首师大书法学科由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先生创办,是我国高等书法教育和学术研究的重镇。三十多年来,在欧阳先生治学精神引领下,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骨干人才,在推动书法教育事业发展和坚定文化自信自强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何以驰骛”是面对厚重书法传统的时代追问,也是践行欧阳中石先生书教理念的学理之问。此次展览既是对我校书法人才培养的检验,也是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师生对二十大的献礼。希望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全体师生植根传统,守正创新,努力开掘书法在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中的独特优势,为高等书法教育事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进一步繁荣发展贡献首师力量。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虞晓勇致辞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虞晓勇对展览开幕表示祝贺,他认为学书者要加强书法创作规律的研究,笔墨要展现时代精神与个人审美。文化性是书法的灵魂,更是书法技艺不可剥离的内容。这次“临古”与“自作”兼融的展览,是首都师范大学书法学科特色化建设的精彩亮相。

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教师胡裔涛发言

本次展览的具体负责人、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教师代表胡裔涛谈到,此次展览意在展现“临古”与“自作”的共生关系,是书法院在新时代书法学科建设背景下关于书法实践教学的新思考。展览以青绿为主色调,象征着朝气、希望和庄重。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师生将以精勤的态度、扎实的学风,驰骛于未来的书学之路。

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学生陈国斌发言

博士生陈国斌重温了欧阳中石先生和王世徵、张同印先生弘文传道的温馨场面。学书不易,“何以驰骛”?他表示要将目光聚焦于古圣先贤的人格修养和艺术造诣,朝乾夕惕,真积力久,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用真诚和努力凝结成光彩照人的书法精品。

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王亚辉副院长致辞

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王亚辉对领导和嘉宾表示由衷感谢。他谈到,此次“临·作”展力求在内容展现和展陈设计方面寻求新的突破,是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人才培养方式的新探索。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立足专业、深入传统,让内涵丰富的思想意蕴借助感发志意的笔墨语言,走入人们的精神世界,有感情、有温度地传播中华文化,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宣部原秘书长官景辉宣布展览开幕

中宣部原秘书长官景辉宣布展览开幕并在观展后谈到,此次展览秉承欧阳先生书教理念,根植传统、守正创新,为书法教育提供了可贵样本。首师大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在欧阳中石先生的主持下,建立了第一个以书法为研究方向的博士学位授权点,形成了完备的高等书法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专业骨干人才;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欧阳中石书中华美德古训”展作品被编写为“全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读本”;所研制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成为全国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教学指导文件。为此,他给予书法院办学“高端、权威、规范、有用”的整体评价。

嘉宾合影

展览现场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 闫敏歆

制作 | 冯雅颖

校对 | 安亚静

二审 | 殷铄、马子雷

三审 | 金新、冯知军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颜培大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571110283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3年出版46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30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