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道口金融学院考研(五道口金融学院考研科目)




五道口金融学院考研,五道口金融学院考研科目

4月22日上午,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金融支持包容性发展圆桌》上,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张晓慧指出,金融支持包容性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普惠金融蕴含的公平、包容理念与促进中小企业融资高度契合,因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内容。以下是张晓慧发言的主要内容。

目前,中国普惠金融有了长足发展。2021年底,我国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约为193万亿元,其中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为26.5万亿元,同比增长23.2%,在各项贷款余额中的占比已经达到13.8%。下一步,应进一步健全优化包括财税、货币信贷和金融监管政策在内的多维政策支持体系,激发普惠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内生动力。

同时,也要加大普惠金融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建设,譬如对小微企业、“三农”、贫困地区要加大资金倾斜;注重运用数字技术,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推动移动支付便民工程不断向县域乡村下沉;强化金融消费者教育,努力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等。此外,还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积极投身普惠金融,增加金融供给。大银行可通过内设专营机构、落实差异化监管政策,不断下设服务中心,并带动中小银行服务下沉。通过大小银行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基本形成多层次、适度竞争的普惠金融服务格局,实现普惠金融服务“量增价降”。

然而,当前我国仍然存在金融服务的数字鸿沟,这对包容性发展形成了不小的障碍。数据显示,到2021年底,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73%,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是57.6%,可是60岁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只有43.2%。

数字鸿沟的存在,首先会阻碍弱势群体获取正常的金融服务。由于受教育程度低、收入低、年龄大,对数字技术的理解能力低、互联网金融应用水平低、承担风险能力弱,因而低收入群众、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使用数字金融产品服务的能力相对较弱;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户则由于缺少电子化信息档案,无法获得基于大数据技术提供的普惠金融服务。

其次,会降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小微企业的数字转型、智能升级和融合创新的能力相对较弱,数据要素和算法模型开发的投入也往往不足,可使用的数字化工具非常有限,所以无法像那些数字化资源储备充足,经营管理数字化程度高的大中型企业一样通过数字金融服务获得“数字红利”。

第三,会增大区域之间的数字金融服务差距。由于数字技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和产业应用的差异,数字金融在不同区域往往表现出不均衡状态,从而会使得东部地区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对周边资金的“虹吸效应”被进一步固化,而农村和城市金融之间同样也存在着数字鸿沟。

第四,金融“数字鸿沟”可能会进一步巩固技术领先金融机构的市场地位,客观上为这些机构提供了利用市场支配地位去实施垄断行为、通过算法歧视部分消费者、滥用金融交易过程中支撑数据的能力,加大了金融数据的安全风险。

鉴此,需要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提升普惠金融的包容性和商业可持续性,来弥合数字鸿沟。一是通过持续提升普惠群体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以稳步拓展金融服务的覆盖面。金融科技的应用显著降低了金融服务提供商的运营成本和市场进入的门槛,可为大量不被传统金融覆盖的“长尾”人群提供金融服务,极大地提高了普惠金融的包容性。一方面,金融机构可针对老年人、农民工等普惠群体的金融需求,不断完善基础性金融服务,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量;另一方面,金融机构通过积极开展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建设,落实一线信贷人员尽职免责,完善普惠金融运行管理,推进账户管理便利化,充分发挥替代性数据在信用发现中的作用,优化线上和线下普惠金融服务方式,着力加大对“首贷户”的挖掘力度,也有效拓展了普惠金融服务面。

其次,提升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激发普惠金融发展内生动力。数字技术助力金融机构降低了获客成本,较好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并通过建立数字监控系统,搭建全业务、全流程“风控成效+经营成效”的可视化展现平台,实现了业务授信审批、反欺诈、风险预警、贷后管理及催收的全流程精细化数字化风险管理,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金融机构“愿贷、敢贷、能贷、会贷”的问题。从我国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情况看,商业银行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推出的线上小微信贷产品,相较传统线下信贷产品而言,运营成本低、触达客户更多,且不良率也低于同类线下产品。

第三,赋能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助力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实践中,不少商业银行运用数字技术再造业务流程,推出线上产品,实现批量化、自动化授信,而授信业务办理效率的大幅提升,较好地实现了金融服务重心下沉,推动普惠金融“量增面扩”。譬如,利用在线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对持有核心企业应收账款付款承诺的供应商,提供批量、自动、便捷的应收账款管理、保理融资等综合性金融服务。再譬如,结合小微企业用款周期特征,优化续贷业务办理方式,增加邀约服务模式,以模型筛选辅助业务判断,为小微企业提供更高效主动的续贷服务,并支持小微企业“随借随还”,以满足小微企业灵活用款需求。此外,通过接入知识产权数据,搭建专利价值评估模型,从技术维度、发展潜力等方面评估企业发展状态,改变传统主要考量财务指标的风控逻辑,放宽对企业的盈利要求,提高科创型企业的融资可得性。

最后,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实践中,利用数字金融科技手段建设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夯实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推动普惠金融改革的重要抓手。区块链技术的运用有助于实现信息异地共享,拓宽数据渠道,有效解决数据孤岛化、碎片化问题;而“可用不可见”数字技术的不断完善也为更广泛的数据共享提供了技术基础。地方政府因此可以搭建汇集政务、金融、公用事业信息为一体的平台,依托大数据,为广大中小企业和银行提供高效的信息查询、客户搜寻、风险预警、融资对接平台等,帮助小微客户实现“一键融资”。

本文内容转自微信公众号“博鳌亚洲论坛”。

本文编辑:孙世选

五道口金融学院考研(五道口金融学院考研科目)

赞 (0)